Search


該如何備份資料?(電腦篇)

電腦的硬碟容量越來越大,但是資料備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該如何備份資料?(電腦篇)

電腦的硬碟容量越來越大,但是資料備份沒做好的結果就是硬碟出事的時候,資料損壞的量越來越可觀,而且資料救援的費用讓人常常讓人覺得,早知道就多拷貝一份也不用多花這麼多錢,這裡就來討論一下備份該怎麼備才真的能發揮效用

首先,最主要的觀念,就是重要資料不能只儲存在一個地方!
世界上沒有能保證完全不會損壞的硬碟,就算硬體強到不會摔毀,異常的斷電也足以讓硬碟的邏輯磁區、電路及韌體損壞。
尤其是市售的外接硬碟,可以比較看看,同一家的同容量硬碟,沒有外接盒的內接硬碟版本比包含外接盒還貴,這相當有趣啊。

再來的問題就是,該買什麼樣的設備來儲存?
這裡該有的觀念是,錢花的多,備份的準備及執行工作就可以做的少,但是對於備份的安全性是否有提昇?比較好,但還是得勤於備份才行。

單一硬碟備份採購上會建議買一個比較好的內接硬碟,搭配所需介面的外接盒,像是PC需要USB 3.0,Mac有支援thunderbolt更好,外接盒挑選適用的就可以,外接盒故障的機率低,問題比較會出現在線材。用這個設備的話,建議要準備兩到三顆,每次備份都要備份到這兩到三組硬碟之中。

多硬碟備份,看空間需求及預算,最簡單要支援RAID 1,硬碟可以挑選不同廠牌,以免同品牌同型號如果遇上瑕疵品造成兩顆硬碟同時損毀。除了陣列盒之外還是要搭配第二組陣列或者單一硬碟,這樣的架構才能讓硬碟資料完全沒得救回的機率降低。

當硬碟架構起來之後,我們之後來介紹備份的軟體如何設定跟使用。

#OSSLab #備份 #備份觀念 #硬碟架構 #陣列備份 #外接硬碟備份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們的理念是,做個 Reverse engineering Lab 要公開跟分享真實有效的 IT 技術與原理,才能驗證技術是否正確。 並且嘗試各種不同技術、知識、發想概念的組合來測試能否得到更佳的結果
這是個IT實驗室在Storage 、Information security、 Networking 、Embedded 造業(Karma)與解業的故事及心得
View all posts